当前,四川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7月以来,四川迎来多轮强降雨天气过程。据预测,今年主汛期(7—8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为410—45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防灾减灾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四川是自然灾害频发之地,要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力量建设,形成长效机制,系统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雨水情监测预报是一大关键。近年来,四川针对雨水情监测预报短板,持续强化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系统、雨量站网以及水文站网“三道防线”建设,不断完善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
成都都江堰水文站配备的先进水文监测设备。韦维 摄
关口前移 不断补齐第一道防线短板
“如果再晚10分钟,后果不敢想象。”雅安市芦山县芦阳街道大同村党总支书记张以强回想起去年汛期村里经历的一场山洪,至今心有余悸。
去年8月6日,芦山县出现暴雨天气过程。当天中午,芦山县水利局防汛值班室监测到周边县市有强对流云团生成。下午3时许,值班室预测芦阳街道白虎鹰沟上游无人区小时雨量可达100毫米左右,并立即发布山洪预警。
芦山县水利测雨雷达率先建成投用。韦维 摄
“我们接到预警后,马上组织劝离在白虎鹰沟游玩的100余名群众,撤离后约10分钟,沟道内河水开始暴涨,山洪冲入民房。”张以强说,这次成功避险,多亏了县水利局的提前精准预报。
去年,水利厅在省内试点建设5部水利测雨雷达,芦山县水利测雨雷达率先建成投用并成功应对山洪灾害,第一道防线建设“牛刀小试”。
“过去,我们预测河道涨水情况,主要依靠布设在各地的雨量站,通过降雨与汇流关系来预报河道水量。而监测河道水位变化,一般是通过建设在河道上的水文站来动态掌握。”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雨量站网和水文站网是雨水情监测预报的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然而这些监测预报手段已难以满足打赢现代防汛战的需要。
“相比雨量站、水文站,测雨雷达监测的是空中的云层,通过数据分析可获取降雨强度和分布情况,实现关口前移,可以提前预测降雨趋势。”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水文建设处处长李道彬介绍,通过水利测雨雷达开展水情监测预报,洪水预见期一般可提升1—2小时。
据了解,今年四川将进一步扩大水利测雨雷达试点范围,在大渡河流域的乐山峨边、金口河,凉山甘洛,投资2240万元组网建设3部测雨雷达。此外,四川正开展21部测雨雷达建设前期工作,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通过测雨雷达组网,基本覆盖四川全部山洪灾害高风险县,不断补齐第一道防线短板。
提档升级后的乐山苏稽水文站。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供图
密切协同 力求达到最优预报效果
近日,绵阳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盐亭水文站的工作人员将搭载着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的无人小艇放入河道,流水水深、断面图形被马上传回,河道旁的另一名工作人员手持笔记本电脑,轻点鼠标,便清晰地看到河水流速及流量数据。
绵阳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涪城测报中心主任吴银龙告诉记者,作为一座新建成的水文站点,盐亭水文站的设立得益于水文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2年,四川省正式实施水文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新建和升级一批水文监测站网,完善和巩固第二道、第三道防线建设。
截至目前,省级水文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任务已全面完成,新建水文监测站点346处,提档升级水文监测站点354处。“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进一步被织密织精,我省雨水情监测预报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三道防线”建设的持续推进,它们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密切。“‘三道防线’互相补充、相互支持、层层递进,通过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系统拉长预见期,依靠雨量站网提高精准度,最后通过准确度最高的水文站监测进行兜底,构建起一张‘天空地’立体监测网,达到最优预报效果。”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虽然成效明显,但四川推进“三道防线”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了解,四川有重点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有452条。但截至目前,在396条中小河流上共设有水文站266个、水位站764个、雨量站2317个,覆盖率仅为64.6%;全省仍有217条中小河流未布设水文测站,其中104条为有重点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
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正全力推进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站点项目,预计到今年12月底前,将再新建水文监测站点200处,提档升级水文监测站点337处,届时,全省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将更加完善。